甚至放出狂言,如果是在正面野战中,他的第五步兵师可以单独对抗五万人的督标!
如果说卫所兵,他的第五步兵师可以打十五万!
好把,这纯粹是吹牛,而且吹的有些过!
实际上根据参加战斗的前线中层军官的报告来看,这一次攻城战,他们的遭到的抵抗,几乎都是来自于督标和边军,而其中,又以督标为核心。
换句话说,实际上他们是以三万主力攻打八千明军督标以及边军!
而这场战斗力,大唐陆军死伤两千余人,而这八千明军也是死伤大半!
从战损比来说,大体上是一比三左右!
而这个比例,和以往的战役可是截然不同,以前的战斗,打出一比七甚至一比十的战损比都是很正常的事,但是现在,却是只能打出一比三。
这让李春景有些担心!
如果明军的督标和边军都有这种战斗力的话,那么等他们攻克抚州、拿下南昌之后,恐怕第二军的死伤总数就会超过五千人甚至更多了。
而这对于总兵力只有三万人的第二军来说,可谓是伤经动骨了!
固然是有着后方的第四补充旅可以提供新兵,但是新兵和老兵的战斗力可不一样。
所以在分析了众多战报后,李春景就是没有攻克庐陵城的喜悦,而是亲笔写了一封折子,折子上详细的列举了吉安战役的过程,以及敌我伤亡对比,并且重点提及了张岳的督标,称该部纵然不如我军,但是也是学了些皮毛,颇具战力。
假以时日,该部有可能是未来王师的主要敌人。
至于那些边军,他则是不怎么在乎,不过是一群旧式军队而已,他们已经落后时代了,有血性也挡不住枪炮,更何况他们的血性也不如传说中的那些强悍,还不如张岳督标的战斗意志呢!
这个张岳搞出来的督标新军,是个硬骨头,要灭掉这支督标新军,哪怕是要付出不小的代价,不能轻视。
除了报告战况外,李春景也是重点提及,请求增派更多的重型榴炮部队!
此战里,重型榴弹炮苏发挥出来的作用实在是太大了,而且几乎是不可代替的,大到让任何一个大唐陆军将领都必须重视的程度。
突围失败后,彻底崩溃的明军,不管是那些地方卫所兵,还是督标募兵,此时都已经是没有了差别,他们争先恐后的向后方逃去,有些人想要逃回城内去,而有些人则是试图绕过前方的伪唐贼军的拦截,从两侧逃走。
但是第四混成团作为一支具备独立作战能力的部队,它可是有着骑兵的!
一支百人规模的骑兵队正在侧翼游走着,就等着这些溃散的明军逃兵呢!
看着已经彻底溃散的明军,顾士忠露出不屑的表情,这些明军也不过如此,哪怕是里头有着两千多人的所谓督标新军,但是在这种慌乱的情况下,其战斗力并没有那些地方卫所兵强多少!
第四混成团击溃了想要冲锋突围的明军后,并没有停在原地不动,而是迅速向前挺进,追着那些逃回城内的明军杀向了城门,并且迅速控制了城门,然后彻底堵上了城内明军想要冲出来逃走的机会!
这样的情况,也是发生在第五混成团,第五混成团也是击溃了两千多试图突围的明军后,控制了城门!
不用多久,第五步兵师、第四混成团、第五混成团这三支主力部队相互配合,已经是彻底控制了庐陵城的四周城墙,明军残兵只能是躲进了城区里。
而控制了城区后,李春景命令部队趁着机会继续向城区进军,控制各交通要道,重要区域,坚决不给城内的马明军重新组织起来的机会。
当天下午以及晚上时间,庐陵城内的枪炮声依旧持续响起,但是却越来越密集,大量的明军残兵被围剿,少量顽抗被击毙,但是大部分还是选择了投降!
可惜的是,城内的那些明军文武官员,尤其是高级官员们并没有人选择率军投降,只有少数人被俘虏,有一部分被发现自杀了,而有一部分则是不知所终,有可能逃出城去了,也有可能躲藏在城内,也有可能混入那些被俘虏的明军士兵当中。
但是这一切,对于李春景而言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拿下了庐陵城,扫平了持续北上的第一道,同时也是最难攻克的障碍,接下来,只要他按部就班,拿下抚州、南昌是指日可待的事!
等他率领大军杀到长江边上的时候,谁还敢说他的陆军中将军衔不够资格?
天亮后,一封战报就是通过三百里加急离开庐陵城,然后向后方传递,这封战报将会一路回到肇庆,向李轩报捷!
虽然报捷的战报送出去,但是庐陵城内的清剿作战还是在持续,城内的溃兵实在是太多了,虽然说成组织的抵抗已经没有了,但是太多溃散散落在城内众多民居里,是需要逐一清剿的。
大唐陆军对这种清剿城内溃兵的工作也是相当熟悉了,而且他们使用的清剿的手段也是简单,直接控制各交通要道、重要区域,把各城区进行划分并间隔期间。
然后直接让这一片区域的所有民众从家里出来到指点地点进行集合,但凡是躲着不肯出来的人,不敢说百分百,但是大多都是那些溃散。
而混入民众之中的溃兵,要识别起来也简单,首先是把青壮挑选出来的,这庐陵城以前不过是个府城而已,城内的居民一共也没几万人,青壮全部算上也就顶多七八千人而已!
但是挑选出来的青壮却是有差不多两万人!
然后是进行简单的口音识别,但凡是外地口音的,基本上也不可能是城内土著,直接拉走再进行识别,如果这个人没有合情合理的理由,那么不管承不承认都会被当成溃兵抓走。
如果说自己是本地人,或者是外地人来此地,但拒不承认是明军士兵的,那么就会进行审问,让他们的家人或者朋友来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