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九章 全舰队备战

山沟皇帝 雨天下雨 3289 字 10个月前

加上第一分舰队虽然名为远洋舰队,但实际上是被明军水师堵在了珠江流域,弱小的大唐海军根本就没有离开炮台的保护之下,然后出来和明军水师交战,所以一直定位都是防守。

因此虽然大唐王朝有三支分舰队,但实际上目前大唐海军主要发展的还是第二分舰队,该舰队以廉州府、雷州府为主要的基地,而首要的战略目标就是掩护陆军渡海并攻占琼州府。

整个舰队拥有武装商船十六艘,两百吨以上的有两艘,一百吨以上的有十二艘,另外还有两艘则是百吨以下的小型船只。

整个舰队配置了四门九斤火炮,八门七斤火炮,十六门的五斤火炮,三斤和两斤的散弹炮则是更多一些,超过三十门。

这个火力对于大唐海军来说,自然是强大无比了,但是如果进行横向对比的话,其实连一艘当代正规战舰的火力都比不上的。

这说的可不是什么千吨以上的战舰啊,说的还是那些五六百吨的战舰呢!

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因为大唐海军所拥有的舰炮口径太小,虽然小口径的火炮和散弹炮不是好,但是十二磅以及十二磅以上的火炮根本就没有几门。

然而同时代的西方国家的战舰,专业战舰上装备的可是六十四磅、、三十二磅,二十四磅,十八磅等大口径舰炮,十二磅舰炮和六磅舰炮只是辅助火力而已,至于那些小口径散弹炮,后世研究人员通常都不把它们列入火炮的统计表里。

不装备几十门大口径长身管舰炮,你都不好意思说这是一艘战舰!

以廉州号为首,第二分舰队离开港口,并在外海顺利编队后,后续诸多小港口里的小型船只也是开始出动,不过后头的那些小型船只可不是运输船只,而都是海军的军舰,恩,暂时用各种渔船、小型船只改装的军舰,上面通常只有几个操作船只的水兵而已,他们的主要任务是跟随主力舰队前进,并为主力舰队舰队提供支援。

所以这些船只上并没有搭载太多的水兵,这些船只基本都是装载了火油甚至火药等引火物资,他们的作用很简单,那就是用来施行火攻战术。

海峡对岸的大唐海军大举出动,而整个海峡的宽度才不过二十多公里而已,所以这个情况就是被正在海峡里巡逻的明军水师船只,并且是迅速向港口里的水师报信。

而后续,留守琼州的明军水师船只自然是倾巢而出!

就当第二分舰队的主力舰队率领着差不多三十艘小船出海后,另外一边,搭载了整个第二混成团的二十多艘船只的船队也是开始从各港口离开。

这些船只也是大唐海军费尽辛苦从各处搜罗来的,吨位大多在数十吨甚至上百吨,这些船只除了装载了第二混成团一千八百名将士外,还装载了足够第二混成团使用一个月的各类物资,其中的各类武器弹药,足够第二混成团进行三场大规模的战役了。

这两支舰队一前一后,形成了超大规模的渡海舰队!

而今天,老天爷也是非常的给面子,风平浪静,艳阳高照,这是一个非常适合渡海作战,更是更加适合海上交战的天气。

不过仅仅是两个时辰后,大唐海军第二分舰队的主力舰队前方,就是出现了几艘船只,敢在这个时候还在琼州海峡游荡,并且还是装备了火炮的船只,除了明军水师的船只还能是谁啊。

于此同时廉州号上,一个海军少将站在船头,然后用自己手中的单通望远镜看着前方的几艘明军水师的船只,然后放下望远镜道:“他们来的倒是挺快的,传令,全舰队备战!”

传达命令的这个海军少将,就是大唐海军第二分舰队司令欧阳林海军少将,其人年约二十八九,身形有些瘦小,皮肤黝黑,但是即便是其貌不扬,但是整个人却是透着一种书生特有的文雅气息。

实际上,这不仅仅是欧阳林这样,大唐王师的大部分军官都是如此,大多都是带着儒生的气质。

因为大唐王师的军官们,甭管是陆军还是海军,其军官绝大部分都是书生出生,这些军官们几乎清一色的武学堂出身,极少部分还上过御学堂。

而这两个学堂的学生来源,大部分都是读书识字的学子,尽管其中大多学子之前并没有功名,但是好歹也是读书人,这闲下来了,也是能够吟诗作词的。

如今的大唐王朝也算是一方势力了,武学堂逐步正规化,武学堂的学制也是越来越长,以往只有一个月,后来是三个月,现在已经是变成了半年了,哪怕是专门为了士兵晋升军官而开设的速成班也是变成了三个月。

如此也就导致了武学堂招生的时候,要求比以往更高了,以往的时候随便是个认得字的人都能够报考武学堂。

但是现在,要先报考武学堂,需要先通过县试或者是少年学员三年级,然后才能够参加武学堂入学考试,通过后才能够正式成为武学堂的学生。

至于原本立功之后被提拔为军官的士兵,也是需要参加入学考试,只不过这种入学考试就比较简单,基本上能够读学就行了,如果有士兵立功了,但是文学水平不过关,这也没有关系,部队里本身就有识字班,去那里学上几个月基本的常用字也是能够掌握的。

当然了,速成班出来的军官,各方面的素质终究是难以和正式班的军官相比,所以晋升的途径也会比较艰难,想要跨过门槛成为校官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