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章 百密一疏

红楼名侦探 嗷世巅锋 2647 字 10个月前

先头两个大包袱都是些衣物,看着虽大,其实却并不怎么沉重。

可最下面压着的小包袱,却颇为沉重,而且拎起来稀里哗啦的脆响,似乎装着不少金属物件。

莫不是金银细软?

孙绍宗起初也没注意,随手把那小包袱搁在了旁边儿,可转念一想,却又觉得不太对劲儿。

张安为人方正,虽然在战阵上是一把好手,可是治家却没什么章法。

若说是存了些碎银子、钱串子,倒也还说得过去,可方才那动静,却怕比这要‘金贵’些。

莫非是张安从湖广夹带回来的私货?

可当初也没听说过,他有中饱私囊的行径。

心下狐疑,孙绍宗侧耳听了听,那又臭又长圣旨还远没到头,便干脆扯开了包袱,探头细看究竟。

这一瞧之下,却是让他不禁皱起了眉头。

却见那包袱里,放着不少的金银首饰,看款式分明是京城里流行的样式,绝非出自五溪蛮族,或者湖广工匠之手。

不过更可疑的是,包裹着那些金银细软的,除了表面的包袱皮之外,还有几件义忠亲王‘发明’的内衣。

而且是时下青楼里流行的情趣款式。

这绝不可能是张安的东西!

反倒很可能是那张彪所赠……

莫非……

这女人当初同那张彪其实并非出自被迫,而是半推半就,又或者一拍即合的行了那苟且之事?

孙绍宗神色变了几变,眉宇间颇有些怒气,若真是如此,张吴氏恐怕也是颇有心机,甚至还瞒过了自己。

这可真是百密一疏!

当下孙绍宗就生出一股冲动,想把这东西摔在张吴氏面前,看她会如何辩解。

不过这也就是想想罢了,现如今张安、张彪都已经死于非命,若在把这张吴氏拿下,尚不满五岁的张安幼子,又该去依靠谁呢?

也罢

权当是买个教训,提醒自己以后不能太过自满。

“前面绕一下路,先去张安家。”

马车出了孙府角门没多远,孙绍宗便又挑帘子吩咐了一句。

方才把邢岫烟误认成了赵仲基,倒让他有些记挂张安家的丧事了。

前两日是非不断,他一时无暇分身,可屈指算来,距离头七下葬也不远了,总该再过去露一面才是。

话说这年头的停灵,也要分个三六九等,穷人家三天下葬的大有人在,稍有余财的一般停灵七日。

至于那大富大贵的,则要凑够七七四十九天,才算是风光大葬。

“吁”

正想些风土民俗,冷不丁马车忽又停了下来,孙绍宗挑帘子搭眼一瞧,却见前面熙熙攘攘围了能有百十人,把一条本就不怎么宽广的背街,堵了个水泄不通。

这又是出什么事了?

孙绍宗使了个眼色,张成立刻跳下马车上前打探。

不多时回来禀报,原来是一户人家的老宅,昨天后半夜被大雪给压塌了。

虽说住在里面的老两口并没有什么大碍,可闻讯赶来的儿孙,却因为互相推诿吵了起来,眼下一对叔侄还不顾尊卑的动起手来,故而引来了周遭邻居的围观。

再怎么强调百善孝为先,这不肖子孙也还是层出不穷。

就说本朝初年,刚登基的广德帝还处在太上皇的阴影之下,为了表示自己尊老敬老,特地从内务府拨款,给京城之中年过七旬的老者,分发过冬的衣物、薪炭。

并责成顺天府,为当年冻饿而死的老者,提供收敛用的棺木、衣物。

这虽然主要是为了讨好太上皇,却也不失为一桩善政,可惜却低估了某些人的底线。

是年,京中死于‘饥寒’的老者,竟比前一年还要多了将近半成。

广德帝因此而震怒,勒令顺天府严查,结果发现不少年迈老者领走的薪炭,全都被儿孙挪借去了。

甚至有些人贪图朝廷发放的寿材等物,刻意让家中长辈冻饿而死。

貌似有些扯远了。

却说张成回禀之后,又道:“二爷,这里离着张家已经不远了,要是绕道怕是耽搁了行程,您看是把人赶散了,还是……”

“绕路吧。”

孙绍宗却不等他说完,就做出了决定,继而把车帘放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