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页

黛玉冷笑道:“我姐姐当年为了他,丢掉了理智。他大约是以为馥姐就一直是那个傻的,或者巴望着她是个傻的,他就能继续随便说点什么,姐姐就什么都答应他了。”这话其实是气话,她虽没怎么见过云渡,但也知道这位曾经的姐夫和馥环在一块儿的时候,也是用了真心的——只是他没办法违抗祖母,所以没能力保护好自己的妻子罢了。

紫鹃笑道:“哪有说自己姐姐傻的呢?”

“馥姐便是此刻在我眼前,我也得说,她那时候傻透了。”黛玉翻了个小白眼,回自己屋里去了。其实云渡自己多想也罢了,云嵩却也当真派人来请几栀,南安王府的意思也不难猜。无非是现在的局势对他们家越来越不好,曾经瞧不起的林家如今都成了需要想法子拉拢的对象,因此后悔为了个商贾人家的女儿逼走了馥环。

迎春看着她的背影,不由地感叹:“林妹妹如今的脾气,越来越自在了。”以前在荣国府的时候,她行事还十分小心,哪怕和宝玉玩得那么好了,也不会当着别人的面打趣宝玉,就怕要被议论说不自重。现下在林家,倒是少了许多顾忌。

紫鹃道:“王嬷嬷前几天还说呢,六太太宠着姑娘,比当年我们自己老爷都有过之而无不及,就怕她到了宫里不习惯。”

迎春听到“宫里”,也叹了口气,道:“你们跟着进宫,此后我也不知能不能再见你了!”当年贾家为了迎接贵妃省亲,大兴土木,修了大观园,姐妹们亦得元妃恩赏,在里面住了几年,过了几年无忧无虑的快活日子。可那座美轮美奂的省亲别墅,元妃也只匆匆游过,连住一晚的机会都不曾有。她在姐妹中年级排第二,元春进宫的时候,她也懂点事了,只记得那时祖父母们送大姐进宫,隐隐切切,盼她出人头地,光耀门楣。她母亲去得早,虽也养在老太太那儿,但和大姐姐比,就是个隐形人,谁也没空多看她一眼。后来有了宝玉,就更是如此了。当时奶娘说,是因为大姐姐要进宫,会有出息,所以祖父母们才更疼她。然而进宫后,元春就一直没有音讯,直到被封了贵妃。黛玉以太子正妃的身份进宫,不必像元春那样熬十几年才有出头之日,可她还有回家来的机会吗?

紫鹃也沉默了一会儿,才勉强地笑道:“女儿家能去哪儿,总是由不得自己做主的。”

迎春一怔,也苦笑起来。是啊,她怎么替黛玉愁起来了呢?她自己倒是没那福气进宫,也没有像探春那样远嫁,可嫁给孙绍祖,难道就有回娘家的机会了?甚至现在,孙绍祖被关进了大牢,荣国府也不再欢迎她。女儿家真的只有待字闺中的那几年可以不用愁那么多,而后的所有一切,都不由自主。

“也不知道探丫头怎么样了。”她喃喃自语道。

连昌平公主那样饱受藏王恩宠的和亲公主,如今都进退两难,甚至可能会被新任藏王不顾人伦地占据,西宁郡王却无能为力。而探春仅仅

是南安太妃认的干孙女,蛮国还是扣押了云嵩父子两个来和汉廷谈判的,他们会给探春多少尊重呢?水路那么遥远,探春说到底也就是个十几岁的娇小姐,她从前根本没出过京城,没吃过什么苦,这一路她要经历什么?她真的受得住吗?

紫鹃担心地唤了她一声。

迎春缓过神来,忙道:“我没事,霜信她们都回去了吧,我看又有婆子来找林妹妹有事儿,你也快去看看吧。”林徹的喜事就在这几天了,在林家走着的时候,会发现连花园里的小树都挂上了红灯笼。这次主要是宋氏和馥环在操持,但黛玉毕竟打理林家内务有些时日了,哪怕宋氏有意识地减少了她的工作,还是有不少事儿要经过她的手。紫鹃是她的得力助手,论理不该在她这儿耽搁太久才是。

紫鹃知她有心事,此刻不过是在逞强,却不知怎么安慰她才好,只能叹息着去揽月楼了。

第190章 第190章

自从宋氏把林家内务渐渐交到侄女儿手里, 漱楠苑的揽月楼里便一直有各房各院的管事婆子们出入, 黛玉坐在楼里那张大方桌前核算各项支出的样子,也确实很有些当家的风范。有时候紫鹃看着, 也难免有种“姑娘大了”的欣慰感。

“行, 就这两天了, 大家辛苦辛苦,打起精神来, 等二嫂子过了门,叫二哥请大家吃酒。”黛玉又检查了一遍, 确定没疏漏了,才放下心来, 林华听她把时辰都安排到了几炷香几炷香的,不禁有些咋舌:“我的大姑娘哎,你把时辰排得这么细,可有的费神了。”

黛玉笑道:“凡事都安排到了,也省得大家到时候慌了手脚, 临时有个什么变动, 不知道该怎么办。要是互相推诿, 岂不难看?家里这两年总是有大事, 现在弄好了, 以后也少折腾点。再者说,哪儿不对了,丢的还不是咱们家的人?刘家人丁兴旺,又世代为官, 见多识广,大老远送侄女儿来成亲,咱们家若是在他们面前失了礼数,我也要生气的。”她虽不像凤姐那样爱揽事逞强,但是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她也绝不会搞砸了就是了。

王嬷嬷道:“这不是担心你身子好不容易好些,又要操心这么多事,怕你吃不消?”

“我要是此刻就吃不消,以后可怎么办?”太上皇驾崩后,她进宫伴皇后抄经,亲眼见识了坤宁宫里人来人往,大事小事都要皇后亲自过问的样子。在家里,婶子忙不过来的时候还会让大嫂子、馥姐和她搭把手呢,可后宫若是让他人“协理事务”,那就代表着后权旁落。东宫的事儿虽说肯定少些,但谁说得准呢?她准备带进宫里的紫鹃、雪雁,都是自小跟着的,论忠心不二,自然不会有差,但若要说协理内务,却是不及平儿的,如今不多练练,到时候慌了手脚,可就十分难熬了。

王嬷嬷见劝不住她,虽是心疼,也晓得事情重要,故而道:“好在紫鹃姑娘和雪雁都还年轻,又肯学,姑娘平日里也别自己一个人忙,该吩咐她们的事还是得教教她们,改日进了宫,一开始你能依靠的也就只有这两个丫头了。要是她们都能独当一面了,你到时候也轻松点儿。”后宫有多混乱,她也只是听说过,可是其中艰难,只听说也就够吓人了。初时听说姑娘还有这造化,能当太子妃,甚至未来的皇后娘娘,她还悄悄地给林老太太、林海、贾敏上过香,告诉他们姑娘出息了,可是现在再细想想,越想越担心,若非实在年纪大了,她只恨不得自己也跟着进去帮衬着姑娘才好。从前也只需要担心林家的大奶奶、二奶奶人品如何,和姑娘相处得好不好。如今林二奶奶就要过门了,她却压根不需要担心那位刘融山刘姑娘的性格脾气了,倒是巴不得姑娘能在家里多住一阵子。

黛玉道:“紫鹃、雪雁这两天也够用功了。嬷嬷放心吧。”

虽说如此,王嬷嬷又哪里放心得下,只能给自己又找了点事做,问问院子里其他几个大小丫头的去处罢了。

正在忙活呢,有个被派去林徹院子里的婆子过来回话说:“二爷今天一大早就被叫去了衙门,到现在还没回来。环姑娘说,等他回来了,再试试改好的衣裳,幸好礼服已经改好了,这套只是送新媳妇回门的衣裳,就是有哪儿不合适也来得及改。”

黛玉奇道:“怎么这时节二哥还有事要去衙门?到这时候还不回来?”林徹是前几天就告了婚假,加上都知道他不就就要外放,皇上仁慈,允他在家多歇几日,与家人团聚,他从前天就歇在家里了,又出了什么事,非得他出去这趟?

其实不只是林家的人奇怪,连刘晋见着了林徹,也不禁意外地想道:“他怎么还在外面晃悠?”

原来周贵妃之父周康定乃是刘晋正儿八经的授业恩师,如今他虽因身体缘故告病辞官,但既然人到了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