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2页

蓝怡也颇为遗憾,“能问,起码说明他在思考,在考虑这些问题,已经走在路上,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求索就会有所得,形成自己的观点,只可惜现存的屈原作品甚少,无法得知罢了。”

“已在路上么?”雷天泽言道,“确实如此。”

“正是因为这些先贤大家在路上,虽未达至境,但也给后人辟出登山之境。学问累代而成,登高而招才可见远啊。”蓝怡感慨道。

认真听他们说话的宇儿此时眼睛一亮,“娘,这个宇儿知道,语出荀子《劝学》,是不是?”

蓝怡点头,赞扬地拍拍宇儿的肩膀,“荀子的书,你何时看的?”

宇儿看着苏永 ,“在大伯那里看到的,上边好写字宇儿还不认识,不过这两句还是记得的。”

苏永 赞赏地点头,“宇儿善学,乃是可造之材。”

被表扬的宇儿小脸红扑扑的,不好意思地低着头。

苏永 接着说道,“荀子在《劝学》中言道‘神莫大于化道’;《庄子》也有言‘不如两忘而化其道’。与《天问》的前几问,可谓同宗,不过大道无形,众说纷纭却只可意味无法言传。”

旁边一桌几个书生,倾耳听到他们几人的言论,也勾起了兴趣,其中一个站起来,走到他们身边,“两位夫子,这位夫人,你们谈论之事小生也颇感兴趣,不知能否与众位同桌而谈?”(未完待续。)

第四五六章 她若知道

听到“小生”两字,蓝怡忍不住想起了梁有思,抬头看眼前这位“小生”。但见他目光坦然,眉眼和顺,让人观之没有违和感。

“当然可以。”苏永 含笑点头。那书生闻言一喜,旁边几个书生也凑过来。

蓝怡见此,微微颔首致意,招手让伙计撤去桌子上的碗碟上茶,“几位公子,大哥,三哥,孩子困了,我先带他回去。”

眉眼和顺的书生闻言目露惋惜之色,“自当如此。”

蓝怡与众人告辞,弯腰低声问宇儿,“宇儿,你是跟娘回家,还是在这里?”

宇儿左右看看,“娘,宇儿想在这里听着。”

蓝怡点头,与贾氏带着文轩出门告辞,恰与一位身着暗青直缀、面容和蔼可亲的老者擦身而过。

这位老人身后跟着两个短打扮年轻人,面容严肃双目如电,一看便是护卫。蓝怡不由打量他们几眼,便坦然而去。

这样的人,定有来头,不过应与她没有交集。

三人走进客栈,寻了张靠窗的空桌子坐下。

“三位客官,是头一次来咱们这里吧?先喝口茶歇歇脚。”小二麻利地端了茶水上来,热情招呼着。

胡须花白的老者笑眯眯地道,“小二,店里的清淡小菜来两样,再来六个包子,两碗面。”

小二点头,“老人家,这菜单上列的就是咱们小店里的菜品和面,您看要什么?”

老者闻言。感兴趣地接过菜单认真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