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2页

李应拱手,“八月秋收再加上八月下旬阴雨多日,走亲戚串门子的人比七月少,到客栈住宿的客人比七月少了三成。不过八月十五后三日从城里过来赏月的客人来了五批,俱是过了夜才走的,这些人吃食出手俱是阔绰,所以八月的进项比七月不少反多了二十一两。”

八月十五后丹园赏月的促销,从结果上来看,算是成功的。

“李掌柜所言不错,能有如此进项,也是亏李掌柜和大伙尽心尽力的结果。”蓝怡首先肯定李应的功劳,转而又拿起另一本,上边记录的是到客栈吃饭和留宿的客人的流言。上有书生的感慨诗句,也有客人对食宿的满意或不满意之处。

蓝怡认真看了客人们提出的不满意的地方,有些合理的,应该改进的,她又与李应商讨着如何改进;有些意见纯粹属于客人发牢骚,则一带而过。

半个时辰后。两人商谈完毕,蓝怡放下账册和留言簿,“上月就这样吧。留言簿照例留着,把我勾选出的这几首诗收入《青山诗词选》中。”

“是。”

“坡地里的白菜我已收回了家中,还有我与村里三户人家说下收了他们栽的白菜,待雨一停,你差人把白菜拉过去,在客栈后选块地方,挖五尺深坑将白菜根朝下一颗颗紧挨竖立着埋入土中。上边盖半尺厚的枯叶再压上三寸厚的土,依此法储藏明年开春之前定是成的。”蓝怡吩咐道。

李应认真记下。

蓝怡又接着吩咐,“进入十月后。能吃的时蔬便少了。不过我在院内弄了暖房,平日里小葱、韭菜、菠菜、芹菜、莴苣这些能保证供应的上,黄瓜和大红果约莫十一月后半就能吃了,至于其他的诸如酸菜和酸笋。也不必去买。其余需要的食材等物。照例还是先从青山商记的铺子里拿,没有的再去其他铺子买。”

“是。”李应看着蓝怡,请示道,“东家,暖房里可需要派人过来帮忙收拾?”

“不必。”蓝怡摇头,暖房也就是她自己弄的温室,今年又加了一个,两个温室她和贾氏完全能摆弄过来。“这几张是我琢磨出来的新的菜谱,你且拿回去看看是否用得上。”

李应恭敬接了。小心收起来,“东家,还有一事。小人听闻今秋不宜动土,不知这义学雨停了还盖不盖?若是不盖,那必要等到明年开春了。开春正是赏牡丹的时候,若那时还没有腾出来,只左侧小楼客房,定是不够用的。”

义学搬迁过去时,说好了明年牡丹花开之前就要搬出来的,但是现在这样阴雨连绵,没法动土盖房,一切也只能再等几日,看天气情况再做打算。蓝怡只能说天意难料,计划赶不上变化,“我与赵里正商量后,再说吧。李掌柜,晌午宇儿回来说,在客栈读书时听到有人受伤了,怎么回事?”

李应早知蓝怡会问起此事,便简单地把梁有思的事情说了一遍,“虽说梁有思摔伤乃属意外,但毕竟是在客栈内,小人做主在他养伤期间,每日的房费减半,您看?”

“李掌柜这般处理甚为妥当,”蓝怡还在消化着梁有思受伤的事情,“好端端的上个马车,怎么就摔断了腿?就算雨天湿滑也不至于此才是。”

李应点头,沉默不答。

蓝怡看他这个样子,目光疑惑,随即明白了其中大概,“今日驾车送他去县城的人,是谁?”

李应一僵,小声回道,“回东家,是刀爷。”

果然如此!

蓝怡手指有节奏的轻叩桌面,李应的心也随着她的动作跳动,东家这样子,是生气了。

“东家,您说过的话小人都记得,”李应头更低了,“但是,前几日周爷到店里,特意交代了梁有思之事让小人不必来回东家,而是直接告诉刀爷,小人以为东家是晓得此事的,所以才没有多嘴。”

蓝怡看了他一眼,“李应,你到客栈多久了?”

李应一哆嗦,站起身老实答道,“回东家,已有七月。”

“我的客栈开张,也才七月。”蓝怡的手指仍旧有节奏的轻叩着桌面。

“是。”李应吞下一口口水,额头的冷汗冒了出来,“小人知错了,请东家宽恕小人这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