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6页

蓝怡带着文轩奔回家,让他在炕上玩,自己带上斗笠锁门去后山坡牵牲口。

她看着无边的雨雾中已经捆绑好的牡丹,暗自庆幸着。这场雨落下来,也不晓得什么时候会停,好在这几日的晴天让大伙忙活着种上了越冬麦,粮食也勉强晒干收进仓里。她也把村东和村北的牡丹收拾好了,山坡上的白菜、萝卜等也都收回家中,坡地里只剩下一片麻山药藤蔓还缠绕在架子上,这不着急,上冻之前除去架子把麻山药挖出来就好。这麻山药也是蓝怡从梅县买回来的麻山药根种出来的。

大周农业发达,但农作物的品种比起现代来还是少很多的,蓝怡爱吃的红薯这里就没有,否则秋天该是收货红薯的季节了。红薯耐瘠薄又易于管理,是高产的农作物,蓝怡记得小时候在旱地里种红薯,秋天时父亲带着她们到地里挖红薯,她总是被这变戏法般的从土里刨出来一块块大红薯而惊奇不已。

蓝怡记得红薯是明朝才从南洋引进来的,京剧《七品芝麻官》中小丑扮相的芝麻官摇着带翅儿乌纱帽念的那句“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在现代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也可以看出在明朝红薯的种植应该已经得到了推广,是颇受欢迎的农作物。

“南洋……也不晓得花常业他们下南洋回来没有。”

王林山的表叔花展周带着他的两个表弟花常业和花常和跟着商船去了南洋,走的时候是正月底,现在已经九月初,按说也该回来了。由于王林山的姥娘去世后花家人折腾的那场闹剧,王二叔已经做主与花家断了亲,自此老死不相往来,现在蓝怡也已经改嫁,与这一家人也就断了联系。

“没有消息也就是最好的消息吧。”蓝怡叹息一声,快步牵着牵着已经淋湿的毛驴和小白小火,跟着跑在前头的山羊一家子往回赶,这群家伙多次来往于山坡和家之间,对回家的路是极为熟悉的。

蓝怡回到家门口,恰好碰上刀无锋和浅墨归来,看看他们这一身打扮,蓝怡忍不住乐了,“刀大侠,浅墨,你们这帽子,看起来甚是挡雨啊!”(未完待续。)

第四一二章 松鼠安家

刀无锋笑而不语,上前牵起头羊大咩,打开大门走了进去。浅墨跟在蓝怡身旁,颇为自得地炫耀头顶的帽子,“四姑娘,若不是刀大侠会编这样好的帽子,咱们就淋成落汤鸡啦。”

“嗯,”蓝怡点头表示认可,其实防雨帽没什么技术含量,只是选了大叶杨的嫩条密密编成的能挡住雨水,不过现在在浅墨眼里刀无锋形象十分高大,无论刀无锋干什么在他看来都是带着光圈的。

蓝怡跟着刀无锋牵牲口们到西院靠南墙的牲口棚子拴好,刀无锋看着安然握在棚子内的黑耳朵的母山羊和两只小羊羔,笑道:“我说怎么今天山羊少一只,原来是又下羊羔了。”

“有几天了呢。无锋,你抓回的那两只鹿和一直羊不如也栓进来吧,一块喂着也省事。”蓝怡建议道,“你那牲口棚子也不大。”

东院也是有牲口棚的,里边拴着刀无锋的马,不过地方并不大。西院的牲口棚子本是王二叔帮着蓝怡盖的,成亲后周卫极用盖房子剩下的土坯和木头重新翻盖过,宽敞不少。

刀无锋摇头,“没事,浅墨拴在门洞里了,毕竟是野生的,栓在一处晚上闹腾起来就麻烦了。”

蓝怡点头,看见刀无锋盯着两只小羊羔,“无锋,你小时候,家里也是养牛羊吧?”

“养了一群羊,不是这个品种的,毛更密更细。”刀无锋弯腰揉了揉小羊羔的脑袋,眼神柔和。他小时候就喜欢抱着小羊羔到处跑,“二嫂,今天赶巧碰上一窝松鼠。我捉了一只回来,待会儿让浅墨送过来给两个孩子玩。”

蓝怡无语点头,昨日开玩笑说让他捉只猴子回来,没想到今天就带了只松鼠。

周卫极回家,厨房的灯亮着,自己的妻子正在做饭,两个儿子坐在灶边。围着一个竹条编成的小笼子,笼子里竟是一只巴掌大的小松鼠,正上窜下跳的折腾。

“爹。爹,快看啊,小松鼠。”文轩见到爹爹,高兴地指着小松鼠。

周卫极走过去。“哪来的?”

“刀叔和浅墨哥哥进树林里捉的。”宇儿发愁地看着小松鼠,“爹,喂小松鼠松子它也不吃,栗子也不吃,饿死了怎么办?”

“没事,刚捉回来且折腾呢,晚上把水和吃食放进去就成。”周卫极小时候没少干这种事儿,经验老道。

“浅墨哥哥说小松鼠要住在树洞里。爹把梧桐树挖洞,让它住进去。好不好?”文轩正宝贝着小松鼠,抬头求道。

院内水井边的梧桐树要倒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