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页

赵氏瞪大眼睛,欢喜问道,“这,这可是真的?若是的话,我也去排队请他给花絮瞧瞧!”

旁边跟三个小丫头一起玩的花絮听到娘亲提到她,抬起美丽的大眼睛瞧着娘亲,见娘亲激动的模样,赶紧爬过来,“娘……”

花絮自娘胎里带出来的病弱,被人说养活不大,贾氏来了后给她诊脉说要好好调养还有希望,并给了她一些阿胶,这在乡下可是稀罕珍贵的,让他们留着,每次添少许给花絮吃,平日也要多注意调理,花絮的身子骨经过这两个月的调理果真见好,起码走路顺当些了,喘气也好了些。

为此周卫琨和赵氏高兴许久,给蓝怡和贾氏送了好几次自家养的鸡蛋。赵氏的婆婆也就是周二发的妻子王氏虽一直不喜赵氏懦弱的性格,也多次发怒说都是她拖累了周卫琨,若是她有老四周卫鹏媳妇一半能干,他们小两口也不至于如此。赵氏也是个没主见的,被婆婆这样骂,只会低头抱着花絮掉泪珠子,王氏发怒时说过几次当初还不如把花絮扔到山里喂狼的话,赵氏更是吓坏了,连的敏感的花絮也更加不敢言语,如此恶性循环下来更是病弱了。

现在看着花絮见好,不止周卫琨夫妻,连王氏也是开心的,毕竟是她自己的亲孙女,气话是气话,谁不希望见着一大家子和和美美的。

为此,赵氏给蓝怡家送鸡蛋她也不惜这几个铜板,反而鼓励她多跟弟妹杨氏学着点,跟这个新进门的二嫂走动走动,这才有了杨氏过来串门子时她也带着花絮跟着的一幕。

“娘没事,好着呢。”赵氏搂着花絮,习惯性地摸摸她的额头,“文田嫂,你说的可是真的?在城里济善堂看到的?”

牛嫂点头有摇头,摸摸花絮见了血色的小脸,“我没有跑进去看,但是听着门口好几个人这么说,想来假不了吧。”

牛嫂因为和八婆二嫂两人在村里收山货,后来两家商量许久在村里开了唯一的一家杂货铺子后,村里人不再买个油盐酱醋的都跑到周家村去,方便了一村子的人。因为开铺子,到城里进货就成了常事,他们走的是王林喜和王林远的门路,也就是蓝怡的门路,多在青山杂货铺进货。青山杂货铺里货物齐全质量好,因为有着这层乡亲关系,牛嫂和八婆二嫂两家对王林远这个青山杂货铺干得原来越有声色的“管事”越发佩服,王二叔一家子在村里的声望和地位越发的高了。

八婆二嫂听说这样的消息哪里还坐的住,更加好奇了,“啥时候的事,我咋没听你说啊?”

牛嫂笑道,“这几天忙秋收,哪顾得上跟大伙说这个啊,二全哥今天没送你过来,是进城进货了吧?回来你问问他,没准他也能有个准信。”

“就是,她二嫂子,你可得好好问问。”赵氏有些迫不及待,说完她怕蓝怡误会,赶紧冲着蓝怡笑道,“要不过几天我让絮儿他爹去看看,絮儿这病好多了,总不能一直赖着贾婶子那给她拿药的,孩子他爹说贾婶子给的那药,可是金贵东西,他爹还埋怨我说哪能让贾身子这么破费呢。”(未完待续。)

第三六七章 滴滴雨漏

赵氏抱着花絮,垂头偷眼打量蓝怡的神色,絮絮叨叨地解释着为什么要去梁进那排队,生怕蓝怡误会自己不相信贾氏的医术。

蓝怡有些无语地看着这对美丽的母子,摆出自认为最温柔的笑容,“我晓得,我晓得,瑶姨给絮儿的药没有三弟说的那样金贵,瑶姨这里恰好有一些才能给絮儿用上,也是咱们絮儿有福气呢。”

赵氏闪着泪花,拉着蓝怡的手激动地不知该说些什么。

蓝怡看着赵氏那如同她这位伟大的二嫂干了什么惊天地泣鬼神地伟人事迹般的眼神,笑容有些撑不住了。

对于赵氏的性子,在场的没人比杨氏更熟悉,这话题若不打住,她定会越来越激动进而变成惊慌失措哭泣赔礼,不由笑着转移话题:“我说你们这杂货铺子可真是忙活,三天两头的到城进货,钱挣得也不少吧?”

八婆二嫂摇头,“没大伙想的那么多,也就是个辛苦钱够打打嘴,这个铺子把我们两家子人都占住了,田里铺子里忙活着呢。”

她的同伙牛嫂也颇有同感地点点头,“赚钱的事哪那么容易的,是村里大伙肯来买东西,咱们才能开起来不是。咱就盼着大伙日子越来越好,咱们的铺子才能越来越红火啊。”

这两年村里人的日子的确好过多了,众人觉得舒坦,纷纷感叹着天佑大周,风调雨顺,改日要到庙里多烧几柱香等等。

刘氏则把目光放在蓝怡身上。见她面向窗外的雨帘,目光悠远。不同于村里的其他人,刘氏对村里这两年日子好过的因由。有着更深入的认识,这个认识便与面前自己的“大嫂”、现在的嫂子有关。

从蓝怡带着两个孩子回来到现在,一幕幕一桩桩的是怎么过来的,蓝怡是怎么带着他们一家子不辞劳苦地开荒中牡丹、卖吃食,又是怎样与城里的乐香居卖酸菜后,乐香居到村里买酸菜使得村里尽半数的人或因为卖酸菜或因为卖白菜受益。甚至村里人认为的“风调雨顺”都和蓝怡有关。

有一次她在田间地头,意外偷听到公公、赵里正谈话才知道。原来村里和周围几个村子架起来用来引水灌溉的翻车,竟也是蓝怡画出来教给他们的。

有着这样的“大嫂”,让刘氏骄傲。晓得女人除了围着自己的男人、孩子和锅台转外,还有其他活法。她跟着大嫂开眼界、跟着大嫂赚钱、跟着大嫂学认字,虽然追不上蓝怡,但是比起村里那些长舌妇人。她觉得自己已经强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