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页

刘氏心里松一口气,不好意思的说:“大嫂,我不是这个意思……”

“三弟妹,你不必多说,我晓得你的意思。”蓝怡说完,刘氏竟有些红了眼圈拉着蓝怡的手不说话。

刘氏长得本就妩媚了些,这是双目含泪竟让蓝怡有些不忍心了,唉,美色诱人啊。

“咱们是一家人,水都盼着过好日子。但是这也得一步步来,只要咱们齐心,自日总会越来越好的。”

蓝怡说的真诚,刘氏重重地点头。

蓝依不知道的是,她一时的感动,竟让刘氏真正地将她当作了至亲之人,自此不移。以至于发展到后来成了言听计从的小跟班,陈氏每每见到她这幅样子都要笑上半天,妯娌三个的感情也越发深厚。

正文 第六十八章 花氏表哥

冬至之后便到了一年中最冷的数九寒天,蓝怡也应景的从集市上买回一幅九九消寒图挂在堂屋内,给昏暗的屋子增加了一抹亮色。

她买的九九消寒图画的是一幅梅花,黑瘦弯曲的梅枝上共有八十一朵花,每朵都只用朱砂勾勒出花瓣的形状。从冬至这日开始每日用毛笔沾了墨汁涂上一朵花,等把整幅画的梅花涂满也就是大地回暖、万物复苏的时节,这也是“消寒图”的名称由来。

宇儿和宝宝对消寒图十分感兴趣,每日都抢着去图梅花,一日便将所有的梅花画满了。蓝怡只得又画了几幅类似的图画挂在墙上给两个孩子涂鸦,当然她画的比买来的消寒图少了意境却添上乐趣,上边画着鸡鸭等小动物也更受两个孩子喜欢。

冬至又称为亚岁,是当地人的重要节日,在这日众人都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热闹一如年节。

蓝怡怕冷,也就没搞什么庆祝活动,只按习俗买了些吃食去二叔家看望长辈。

刘氏见着蓝怡过来,赶紧将她拉到炕头,说起刚听到的闲话:“今年亚岁,城里的丰乐楼新出了百味馄饨,听说这一碗馄饨每个馅都不一样呢,大嫂咱们去尝尝呗?”

蓝怡赶紧摆手,前些日子下了一场大雪,现在是滴水成冰的天气,她可没兴致专门跑进城吃碗馄饨。

陈氏也笑着说:“婆婆到县城烧香也快回来了,不知她老人家会会不会听到什么热闹事。”

冬至京里的皇上要祭天,县城的寺庙里烧香的人都挤不进去,李氏是个虔诚信神的,不管是哪个宗教的她都信,所以今日早早就骑着毛驴进城烧香祈求平安。蓝怡觉得李氏这样也好,左右是求个心安罢了,总之有李氏在她也可以少拜几个菩萨和道尊不是?

“还好有毛驴,否则你二婶这一路也难了,大雪天路上不好走着呢。”王二叔和颜悦色地对蓝怡说,“老大家的,你先回去吧,今儿个花家村的人定要过来给你送年礼的,别让人家撞空门,晚上再带孩子过来吃饭。”

蓝怡点头,将哪来的蔬菜和肉放下便回到家中,不久之后花家村送年礼的人果真到了。这次来的是王林山的大表哥花常业。

“弟妹,你这院子收拾的越来越热闹了。”花常业进入蓝依家的庭院,见到家里添的家畜家禽和温室、西厢房,比之早先的冷清空旷多了不少人气。

蓝怡让两个孩子给花常业见礼后笑着问:“表哥,姥娘和舅父、妗子们身体可还安好?”

花常业抱起宝宝,让他坐到自己的膝盖上逗弄着:“都安好,就是挂念这小东西。弟妹,大年初四你一定要带宝宝过来,奶奶可是早就想见见你呢。”

“早去该给老人家请安的,我初四定带着孩子过去。”蓝怡知道这是定了日子让她过去,她是晚辈自然要听着。不过花常业的话她是不全信的,王林山入土时她见着的花家村众亲戚也没见他们有多亲近自己和孩子。若说这姥娘有多喜欢宝宝也不见得,端午节时王林远曾带着宝宝到花家村给王林山的姥娘见礼,回来后也只含糊说了几句但是蓝怡听得出那一家人待宝宝也没有多热情,所以中元节、中秋节等节气时蓝怡也只托人送了些礼品过去并未让宝宝再去。

花常业瞧着蓝怡思索的样子,心里想着她比半年前见时长大了不少,但是裹在厚厚的冬衣里仍显得娇小可爱。再望着满院的生机和整洁的堂屋,花常业知道这一家三口生活的很是不错。不过,花常业瞧着大开的堂屋门再想到大开的庭院大门,忍不住感叹这表弟妹果真是大户人家出来的,真守规矩!这大冷的天再多的热气也抵挡不住大敞门户透进的寒气啊,瞧她自己不也是冻得鼻子头发红么?

“弟妹,这半年多你可记起来什么?”蓝怡回乡时曾以失忆为借口,没有提到自己与王林山之事,当时家里人沉浸在王林山去世的忧伤和宝宝给人带来的些许安慰中,对蓝怡也是多有怜惜并未怀疑什么。

但是花常业跟着三叔去过一次梅县后,认为这事情有些蹊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