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芩笑眯眯的收了定银,签了字,又去醉仙居。
两边想法一样,不愧是拼斗的两家大酒楼,不过到裴芩这,通通不好使。酱油要成为和醋一样的大众调味品,不可能被哪一家独占。
从醉仙居出来,裴芩又很快把另外两家酒楼饭庄也签下了。
回到家,拿着三十多两银子,给管家婆裴茜入账。
裴芩就开始准备提取酱油,天天泡在作坊里忙。
等酱油出了一批,裴芩去送花生,把酱油也送到,就琢磨,以后她总不能每个月去给他们,得找个人送货,或者他们自己来拉。
镇上的人都奇怪她作坊里在做啥东西,那种乖乖的酱味儿。
裴芩就趁赶集摆摊的时候,摆了一坛子酱油在外面,谁家要的,就拿了罐子或小坛子瓷瓶子来打,散的价钱便宜,但限购。
“啥是限购啊?”一个打听酱油的妇人问。
“一家只能打半斤!多了没有!你们吃完再来打!”裴芩解释。
妇人明白的点头,这酱油说是便宜,却比醋贵多了,打半斤都不便宜,都快赶上油了,怪不得叫酱油。打半斤倒是还好。
面馆里也上了炸酱面,凉拌面出来,不再是微微黄色的面条,而是酱红色的。
一听这酱油要做大半年才能做成,只有在县城的酒楼有,人家还不。镇上裴芩便宜的,有吃新鲜的就过来打上半斤。
猪肉铺的老板过来,好说歹说,给裴芩送了一板排骨,买了二斤回去。家里又是红烧肉又是红烧排骨,红烧猪蹄,红烧大肠的,来回换着做。
有那买了酱油的也想试做红烧肉的,就过来割肉,让肉铺的生意和鱼摊上的生意都好了不少。
裴芩跟鱼的大姐玩笑,“鱼多了,回头可要感谢我,给我送个十条八条的!”
“中啊!那小白条给你送八十条都没问题!”鱼大姐也哈哈笑着跟她侃。
小白条只有手指头大小。
酱油起来,方慧有些坐不住了。家里吃的酱油,还是之前赶上了,她舍着脸皮要的一罐子,眼看着也快吃完了。裴芩从去年之后,有啥好儿再也不主动想着他们家了。
方婆子生气她当小姨的竟然算计外甥女,裴芩脾气又大,她就是想劝话也不好劝。
余氏看她坐在家里抹眼泪,方婆子也唉声叹气,就道,“二姐给冯波订了亲,拿上礼去说些好话,芩儿也不是铁石心肠的人!”
方慧觉得裴芩就是铁石心肠的人,今年她去看了他们几次,每次都不空手,除了过年,她们一次都没有来过冯家庄。
想要再给儿子娶裴芩,方慧就算不想承认,也知道是无望了。她要是再有想法,怕真的就断来往了。因为裴芩那表现,根本不怕少一门亲。
不甘心的回了家,终于松了口,给冯波说媒。
冯家庄的媒婆之前就跟冯波说,只是方慧每次都回绝,冯家的人也都不应承,她们也猜得出来,方慧想娶外甥女做儿媳妇。只是冯家可攀不上如今发达的裴家姐弟,再不甘心,还是得回村里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