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子上李治正与袁天罡天文地理的讨论的起劲儿,咱也就跟一边哦,啊,原来如此的凑凑热闹,真就没往心里去
眼睛一瞟,发现坐在李治身边的李明达居然也正走神呢,小丫头一只小手里居然把玩着一个琉璃香球。
嘿嘿,小丫头也觉得无聊了。
可看看眼前两位的架势,看上去聊到晚上他们都不会累啊
得找个有意思的话题,至少大家乐呵乐呵。
趁着李治跟袁天罡讨论的一个间隙,我恭敬的摆出一副孜孜好学的摸样说道:“袁大师学识之渊博,术理之精通,让小子自叹弗如。小子前些日子钻研道门典籍时,有一问题不得其解,不知袁大师愿意赐教,以解小子疑惑?”
“哦?”袁老道眼里有一丝笑意:“不知是何问题,竟能难倒乐休你?若乐休不弃,可提出来大家共同参研。”
李治也有了兴趣,问道:“是何难题,乐休讲来听听。”
我点点头说道:“道德经中有言:‘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然而其后立即又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在座诸人,人人都是能把道德经倒背如流的,所以我说出来后,大家都点头。
“可是乐休资质鲁钝,实在想不明白,既然已经有了‘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定论,为何又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乐休遍阅典籍,道者,混沌也,自然之性也,衍化阴阳,阴称无,阳为有,套以为用,则可视作万物生于阳,而阳生于阴。阴阳二气而衍生万物。合了道生一,一生二之言。但‘二生三,三生万物’之言何解?三者,何也?若依‘万物生于有’之言,则三为阳。但已有道化阴阳之言,为何又以三为阳?称什么‘三生万物’?须知孤阴不长,孤阳不生,何谈生万物?”我一通连说带比划的,给这个讨论了千年都没有明确答案的问题抛出来。(后人为道德经分章节,然后断章取义的解释说,前后是在解释两个问题。可老子他自己都没分章节,我们凭什么给人家分呢?而且老子的翻译版本太多,着实令人头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