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挑选的效率更高,系里为他们安排了一次见面会。
见面会的教室分布是这样的——没有讲台,前后两边都是课桌,以中间对称分开,一边坐的是一年级一季度的交换生,一边坐的是二年级一季度和二季度的交换生,两边的人相对而坐。
虽然周粥所在的是一个班,而对面是两个班,但是两边的人数都差不多。
因为经过了淘汰和筛选之后,到二年级的人已经很少,基本上都是大佬和大佬中的大佬。
交换生在一季度挑选的指导人会带他们做各种课题,参加各类比赛,同时也帮助被指导人答疑解惑。
老师是一对多,而指导人是一对一或二,这样效率会更高,简而言之也就是一种互助学习模式。但是挑选成功也是需要双方达成意向,如果学长/学姐拒绝做你的指导人,那你也不能强求,只能另外选别人。
虽然大部分学长/学姐都儒雅随和,但是有一小部分变态大佬脾气不同常人,不会轻易做某人的指导人,所以也可能出现碰壁的情况。
最后没被接受的一季度学生最后会被二年级的学长/学姐内部分配指导人。
两拨人在开始 之前都收到了对面的资料,电子档,包含着每个人在其班级内的排名,获得的奖项,以及擅长何种数学。
可谓是清清楚楚。
而所谓的挑选方式不是通过演讲打动人,只需要一季度的学生将自己的名字写在信封里然后交给心仪的指导人就好。
有点类似填高考志愿的感觉。
周粥思忖片刻,一共要了五个信封,分别在五个信封里写上了自己的名字然后在外面填上了不同的二年级学生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