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少瑜想让赵玉娇学插花,如江南那些名人隐士一样谙熟瓶花之道,以打发她闲适悠哉的孩童时光。

读书识礼,研习书法,澄心静坐,浇花种竹,焚香煎茶,插花弈棋…凡悠闲而精致的生活闲趣,纪少瑜都希望赵玉娇涉及一二。

不求精通门道,但求悠闲度日,在他离开的这段时间里,让她也不至于无趣无味,只知读书写字应付功课。

宋子桓知道纪少瑜雕刻了一个木花瓶送给赵玉娇后,给她送了两本书,其中一本是《瓶花记》,一本是《瓶史》。

赵玉娇收到的时候,正逢房檐后的白牡丹盛放之际。

漫山遍野的杜鹃,庭前的月季,四季桂,房檐后的牡丹,桃花,以及盆栽里的山茶和海棠等,都入了赵玉娇的眼。

有些事情不做的时候,不知其中的趣味。

做了以后,方知原来花儿的芬芳,花姿,栽培等,都各有不同。

赵玉婵原以为赵玉娇不过是一时兴起,假模假样地做了几天以后,只怕连花瓶里的水都懒得换了。

可谁知赵玉娇兴趣不减反增,先是央求她爹给她买了两只长颈瓷瓶,再然后便是春兰、蕙兰、水仙等盆栽。

赵玉婵原本是抱着一颗看客心,谁知在赵玉娇的影响下,后面连锦葵也挖了好几株种在院外。

四合院芬芳聚拢时,四月里,赵毅光从县城搬来了两缸睡莲,分别给赵玉娇和赵玉婵养着。

村里的人都说赵毅光两口子太宠女儿了,要什么给什么,连养个花都要大费周章去大老远买回来。

赵毅光两口子每每听到这些话都只是笑笑,转过身

该买什么还买什么。

渐渐的,村里也不知是谁传出赵毅光夫妇将来会给两个女儿丰厚的陪嫁,一时间村里有儿子的人家,与赵玉婵适龄的,都开始打上赵玉婵的主意了。

赵玉娇将身边的这些变化一一写信告诉了纪少瑜,可写着写着,六月中旬时,信里的内容却忽然转变了。

赵家私塾的食堂由胡梅的哥哥胡田承包了,每年固定给胡梅两口子一定的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