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页

厨房实际上没什么事儿了,还有一个青菜和一个凉菜,要不了几分钟就能收拾出来。

杨富国也看了《新村》这部纪录片,猜测今天钱文学主动约杨振宇肯定是有话要聊,他这个老头子就不必坐在两人中间当听众了,避一避最好。

钱文学拿起筷子夹菜吃,突然说了一句,“纪录片拍的很不错,震撼。”

说完,抬头把目光投向杨振宇的脸上。

杨振宇接话道:“杨家湾村能够有如今的发展,离不开钱县长和县委县政府的支持。”

“行了,私下就不用拍马屁了。”,钱文学露出笑容道,“你那点心思,别人看不明白,我还不清楚?”

伸手去拿桌上的酒杯,杨振宇见势先行一步,双手端起酒杯送上去,“钱县长,我敬你。”

钱文学端起酒杯和杨振宇碰了一下,微微一笑,抿了一口,“慢慢喝。”

杨振宇也小酌一口,点了点头。

钱文学继续吃着菜,“如果这次考察能够得到市里的支持,杨家湾村今后的发展肯定会更快,我在这里提前恭喜你了,杨主任。”

“感谢钱县长。”,杨振宇可能是和政府单位的人交道打多了,听到类似的话,脑子里的常规反应是,需要去琢磨这句话的真实意思,但刚刚钱文学也讲了,私底下不用那么刻意,杨振宇鼓起勇气问了一句不太合适的话,“钱县长,你真是这么想的?”

钱文学手上的筷子悬停在了半空中,眼神顿了一下,随后收回筷子,抬起头冲杨振宇笑,“真心恭喜你。”

“说实话,如果把杨家湾村当作我钱文学个人的政绩作品,非常自私。

你知道县里面的意见,我能给你、你们带来的支持是有限的,青江县能够提供的各项政策、财政扶持远远无法满足杨家湾村如今的发展需要。

看完《新村》这部作品,我下来认真思考了一下,到底是把杨家湾村当作我钱文学个人的政绩,还是作为青江县乡村振兴的典范?”

钱文学摇了摇头,“都不是,我得出的答案是,杨家湾村应该是顺应大时代发展潮流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