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3页

这词句一开始便是“明月几时有”这样的提问,有种“你不让我干什么我偏要干”的任性。

但……

配合着后文阅读,这种任性却似乎更像是一种返璞归真的体现!

还不服?

那就继续看!

从“不知天上宫阙”起,词人的意境,已经从淙淙溪流化为了高山流水,以至于大家看到“我欲乘风归去”后面几句时,甚至感受到长河入海的气势扑面而来!

偏偏,文字还那么空灵。

只是寥寥几句,便勾勒出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仙宫气象。

到了这时,不服已经不行!

所以哪怕是这样的高端文学群,也会被惊动,这几乎成为一种必然,《水调歌头》这种作品如果无法在文学界闹出点动静,绝对是那一届文学界的无能表现——

不过,当那位教授询问作者时,转发者并未能第一时间回复。

倒是针对这部作品的讨论,已经轰轰烈烈的展开。

“好词,几乎是我看过咏月词中的最佳范本!”

“诗词发展这么多年,意境深远大气的作品不知凡几,然而到了我们现代,诸多诗词作品往往是走到穷尽辞工繁复变化的道路上,能返璞归真的大家当然也有,但就咏月词而言,意境能到眼前这个程度的却是寥寥无几,这个作者不简单。”

“的确。”

“这诗词一路变化,意境也一路变化,甚至有所扩展,偏偏还能举重若轻……”

“好一个‘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妙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