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页

“无可否认的是,《调音师》其实存在一些逻辑漏洞,因为过于追求反转而不可避免的出现了逻辑上的漏洞,作曲人的身份不是我们原谅羡鱼作品不完美的借口,但却足以成为我们愿意等待这个影视新人成长的理由。”

“俗话说,事不过三。”

“羡鱼的第一部电影《唐伯虎点秋香》大爆,或许有人可以认为羡鱼只是运气好。”

“但当羡鱼用技术含量更高的编剧水平,交出了一份名为《调音师》的答卷,我们应该期待他未来可以带来的更多精彩与意外,他是成功的音乐人,也是天才的电影人。”

“……”

这就是副版面对羡鱼的介绍与剖析,而当这样的介绍出现在《文艺报》的版面,对于电影的票房加成无疑是可喜的。

事实上。

外界的目光,也的确从《梦中的婚礼》,逐渐转移到羡鱼的这部电影头上,这从钢琴曲下方的评论就可见一斑:

“听了曲子,决定去看看电影。”

“都说《调音师》无限反转,搞得我心里痒痒的,已经买票了。”

“曲子是围绕电影创作的,值得我为了作曲而买票。”

“通常都是影视作品带动音乐,《调音师》却用音乐带动了电影的热度。”

“听了曲子,当天就看了电影,最后一个镜头,惊爆观众的眼球!”

“……”

接下来的日子,票房开始起飞!

以亿为单位的起手式,让这部电影成为同档期下不可或缺的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