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页

孙立恩顿时来了精神,哪怕小嫣然的身体不算太好,但真要去首都接受治疗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然后他猛一晃神,想起了小嫣然身上最大的问题——她只有六岁。

只有六岁,而且处于机构监管下的小嫣然,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成为实验性治疗的对象的。

哪怕这可能让她重新获得活下去的机会,哪怕她可能将自己的生命延长一倍。

对于一个只有六岁的小孩来说,一年的时间就已经长到似乎见不到头。五年能给她带来多少以前从未见过,从未听过的事情?五年能给她留下多少愉快而欢乐的回忆?孙立恩的表情有些生硬,他低声问道,“我这边有个病例,是个小女孩……”他话还没说完,就被瑞秋打断了。

“如果你有合适的病例,那就把资料发到我的邮箱里。”她的语气很坚决,“不要告诉我任何和这个患者有关的事情,她能不能进入治疗组,我决定不了。会有专门的审核人员对她进行审核的。”瑞秋低下头叹了口气,“请你理解。”

孙立恩也叹了口气,无声的点了点头。

“不过我倒是在你们急诊科里见到了一个可能符合条件的患者。”瑞秋在车里继续道,“我估计你也听过,就是那个带着手铐的人。”

孙立恩一惊,“那个末期肺癌骨转移,导致右肩脱臼的?”

“对。”瑞秋点了点头,“从疾病程度上来看,他应该是最合适的。”

第一百七十章 同情

急需救命的小嫣然不能入选,犯了大事儿需要武装武警看守的人却最适合入选接受治疗。孙立恩觉得自己一口气憋在胸口,那种憋闷和难受,哪怕他已经又沉默的开了半天车都没能缓解下去。

虽然孙立恩自己也明白,从整体的角度来看,严格甚至有些死板的志愿者挑选策略,其实有助于这些已经证明了自己实力的药物尽快在国内上市。能早一天上市,就等于有更多的患者能够用上这种能“显著”增加生存几率的药物。

那是能救命的药。

而且哪怕是真的让小嫣然进组开始接受实验性治疗,在三期临床实验的随机双盲的机制下,她仍然有可能被分入到对照组里,无法接受实验性药物治疗,而是在传统治疗方法下拖过最后的日子。

这些道理孙立恩都明白,身为医生,他完全明白这些措施和选择的必要性。可他还是觉得心里不太舒服。尤其是小嫣然和那个蠢贼一对比,他更觉得情感上难以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