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年龄和阅历无关,他和相邻而坐的那位师姐脸上同样是满满的新奇,看得出激动的情绪让他们显得格外精神,就连路过的一个乘务员都能把他们的目光吸引走半天。

观察着学生们的教授互相对视,均有些感慨,这上了年纪,就喜欢伤春悲秋,好像世间万物都能品出点哲理。

他们看宁知星和肖烨,那是看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有大将之风,也不轻易地为外物影响。

看那师兄和师姐呢,则是看到当年的自己,头回远行时对周遭地一切都保有好奇。

坐在宁知星和肖烨旁边的那位头发花白的教授是学校近代化学系的华教授,他年近七十,可刚刚动作那叫一个迅速,一下抢占了两位身边的位置。

通过这段时间的经历,华教授已经充分明白了两个道理,一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二是不要脸者得天下!

当初成立少年班的时候陈博学那不要脸的是怎么糊弄他们的?说要培养复合型人才、说是要给各系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说得煞有介事,还提出个几年计划。

可现在呢?

进来的普通学生们不说,少年班的学生至少有一半奔着物理系去了。

是,物理系是国内的热门专业,也确实出了不少能人,干了不少大事。可他们其他系也不差啊?就说他自己,当年那也为国家的导弹事业做了不少贡献。

他所在的近代化学习之前交化学物理系,那是往交叉学科去的,这几年开始逐步调整,华教授和系里的几个老教授老早就商量好了,他们要独立!要培养专精化学的人才。

而要做到这些,那就需要这么些个优秀的学生,可偏生他们学院的教授不负责基础课程,一时半会还接触不到少年班的学生。

华教授亲切:“你们俩在研究什么?有不懂的尽管问我。”他一边说,一边往肖烨的本子上看去,肖烨手上的这本本子是宁知星的,两人刚刚做了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