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知星淡定翻看,被自己的口水呛住,咳得差点没从椅子上翻下去,脸迅速地升温发红。

这简直就像是后世给钱让营销号写的通稿!吹得过头了不说,怎么还拉踩起了其他省份和其他年份的高考状元?

那小编很懂,来了个横纵向对比,以突出这一批高分选手的天赋横溢——前五名有三个是天才,而这天才中居然还有一对兄妹。

他们的角度别出心裁,除了到村里一游外,还特地把众人待过的学校走了个遍,写得要多浮夸有多浮夸,是当初东城小学采访的超进化版本。

按照报纸上的说法,那便能格外感觉到天才的不同之处,就差没写她出生就会说话,三岁能坐诗,五岁能写文了……虽然现在效果也没差多少。

宁知中和肖烨也是差不多的情况,反正他们排列组合在一起那就是未来可期。

看完文章,那便是满满的热血沸腾,跟着记者的思路走下来,便会感觉因为他们几个高分选手虽然和其他省份的高分选手看着没太大区别,可实际上天差地别,一枝独秀,因为有了他们国家都能再创辉煌。

“嗯,这个记者写得还不错,就是好些地方没写好。”宁振涛站在宁知星的后面看,颇为赞赏地点了点头,“你看,像是这里,怎么不多写一写你们小时候读书的事情,我看他们都没有你们认真读书。”

宁振涛这就是“毒唯”了,省城晚报还爱护本省人才只是拉踩一下别的省份的高考状元,宁振涛这便是满脑子我家的孩子最好。

“我这份一整面都是写阿星的!”宁知中语气兴奋,“写得特别好!”

宁知星:?

她连忙凑了过去,哥哥说得没错,这份在全国发行的报纸,居然用了近一个版面来做她的人物专访,当然,这其中也一笔带过了宁家人,还有她同样优秀的哥哥,只是用的笔墨不多。

面向全国的报纸,记者用词比较谨慎,更多的用了数据,不知道他是哪找来的成绩单,可以看到宁知星从入学开始到高考,一直是第一,永远是第一。

他挖掘得很深,还采访到了机械厂、仪表厂的负责人和省城机械学院的老师,就连吴教授也在上面发声。

“十岁天才高考状元,自幼热衷科技成绩优异,目前已手握多向发明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