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轻敲封面,“就你们这里的大宋,躲去了临安那群姓赵的,也配要我空耗青春?”
马钰不解道:“你这是何意?”
十六岁的杨再兴平平淡淡,却无比认真地说道:“从来到这里的第一天开始,我早就想这么说了。”
“那些姓赵的不行,我们自己上啊。”
我上我也行,我肯定比他们更行。
第464章 无边灵台诸界集,凌云壮志自修矜
山东,杨家庄。
这庄子里大多数人家都姓杨,仅有六户姓郭的,两家姓李的。
前几年又搬来了一个姓庞的老师傅,孤身一人无儿无女,但很得敬重,庄子里的几名长者跟他照过面之后,都请他在这里住下,把家里的男丁送到他那里,跟他学些本事。
为此,他们在庄子西边的树林之中,弄出来一个颇为广阔的练功场。
不过如今到了秋收时节,那些壮劳力都要帮着回去整理收成,这练功场就显得冷清了一些。
庞负岳站在练扎枪、射箭用的稻草人旁边,手中拿着几张信纸,沉吟不语。
旁边一个肤色如古铜的健壮青年说道:“师父,你说过那铁掌帮主不是什么好鸟,此番送信过来邀你回去,恐怕也不安好心。”
这个青年名叫杨安国,以鬻鞍材为业,又有人呼为杨鞍儿。
杨家庄里这些跟庞负岳学习武艺的人,以他最为尽心,天资也好,脑子灵通,算是得了真传。
他家中资产颇丰,为人仗义,在附近百里之内都有名声,暗地里常常集结青壮,一起练习弓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