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3页

磨刀霍霍的托马斯也拒绝再次妥协,针锋相对、毫不退让,华纳兄弟高层动荡对于他来说就是最好的机会,错过之后就不再有了,要么就是顺利上位,要么就是借机触怒凯文而解除合同,无论是什么答案都符合他的预期。

最终,传奇影业和华纳兄弟的“分手”可以说是彻底撕破脸,而不是双方达成共识的和平放手,场面非常难看,友军直接变成敌军。

选择环球影业的时候,托马斯就已经向朗·梅耶强调了自己的立场和要求,所以在“侏罗纪公园”重启项目的谈判过程中,托马斯始终强硬,而朗·梅耶始终妥协,因为这就是双方确定合作的第一个项目,一切以和为贵。

客观来说,托马斯无意针对蓝礼,只是时机刚刚好遇到了重要转折。

一方面,托马斯拒绝自己成为打开片酬闸门的那个人,这对于他的“制片人”职业生涯来说,绝对不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另一方面,托马斯需要掌握更多的话语权和主动权,正式树立自己强权制片人的形象,强硬狠辣,说一不二,绝对不能轻易妥协、拒绝轻易让步。

虽然如此形容不太恰当,但托马斯未尝没有“杀鸡儆猴”的意思。就连面对华纳兄弟,托马斯都敢于正面对抗,更何况是一个蓝礼呢?

又或者是以托马斯的角度来解释,只是蓝礼运气不好撞在了自己的枪口之上。

所以,即使是环球影业内部已经开会确定了结果,但托马斯依旧没有轻轻松松地放水,与安迪的交谈之中,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进一步地展开施压,展现出了自己的强硬手腕。但问题就在于,托马斯以华尔街的手段来确定威信,这一套在好莱坞之中却未必吃香。

至少史蒂文和弗兰克就不买账。

早在环球影业内部会议结束之后,史蒂文就发送邮件给蓝礼,告知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并且主动劝告到:

“如果你最终拒绝参演这部作品,我不会责怪你的决定。事实上,我认为托马斯缺少了对你的尊重,你应该进一步抬高价码,如果业内出现了负面传闻,我会亲自为你澄清的。上帝,我真的受够了这些华尔街精英们,总是如此自以为是。艺术不是数字。他们应该学会这一点。”

当初,史蒂文联手两位好友共同创建了梦工厂,巅峰时期堪称是好莱坞第七大电影公司,最终却遗憾地以拆分出售收场,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拒绝了华尔街巨头们的注资和掌控。

尽管梦工厂出品了无数脍炙人口、票房火爆的作品;但票房惨败的作品也不在少数,资金链就出现了问题,后续投资以及运营就渐渐开始跟不上脚步,导致了电影部门和动画部门在2004年的拆分,再后来,2006年派拉蒙和环球影业展开了对电影部门的抢购,派拉蒙后来居上成功胜出。

兜兜转转间,史蒂文与按照华尔街行事的托马斯又一次正面交锋,他自然也是满腹牢骚,心生不满。

事实上,蓝礼没有能够第一时间看到邮件——他的习惯依旧没有改变,邮件完全就是充当垃圾箱,如果不是马修帮忙定期整理邮件的时候得知了消息,恐怕蓝礼现在还蒙在鼓里;不过,即使蓝礼能够立刻知道情况,他也不会太过在意。

对于片酬和“侏罗纪公园”,蓝礼始终保持着轻松开放的心态: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在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的心态方面,蓝礼还是做出了相对应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