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前世虽然不是统兵的将领,多少学过一些战争史,这世又向皇甫嵩学习兵法,经过了几次战事,对这些心理的理解更深,也知道抓住机会,解除众人的心理防卫。
蒯越最能理解刘辩的心理,他笑了笑。“汉升虽然没有闻诏即射,可是他终究还是射中了。以臣妄测,开始时未射,是因为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所以他要等,等到有把握命中的时候再射。虽说与陛下的要求略有差异,可是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为将者,不能拘泥诏书,而应该灵活应变。不知臣所言当否?”
刘辩微微颌首。蒯越果然有水平,既解释了黄忠的思路,又委婉的提出了“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的说法。对于汉人来说,这并不是一个新鲜词,汉代武将还有比较大的自主权,按阵图而战这种诡异的事要到宋朝才会出现。但是,在这么多人面前提出这个说法,却另有用意,一旦他认可了蒯越这句话,以后就不能再反悔了,只能给予将领们更多的自由。
蒯越自己也许不一定会统兵,可是统兵的将领听到这句话,都会对蒯越感激几分。
“这只是一方面。”刘辩笑道:“你们别以为高了难射,低了就好射。玉玦下落的时间越长,速度越快。大鹰将玉玦带到高空再放开,高度固然已经超出了汉升的能力范围。可是当玉玦下落到他能够控制的范围时,速度却远远大于他平时所熟悉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能一箭中的,可见他的箭术之精妙,即使是他自己恐怕也没有尝试过极限。汉升,我说得对不对?”
黄忠惊愕的看着刘辩,连连点头。“陛下所言甚是。玉玦的速度的确超出了臣的想象,臣不得不全力以赴,才能捕捉到玉玦的踪迹。”
众人互相看看,还是不太相信。
刘辩环顾四周,眼神中有些失望。“没人懂这个道理?荆州号称人杰地灵,却没通晓此类实学的人才?”
此语一出,围观的人群顿时有些尴尬。他们原本以为这只是刘辩为拉拢黄忠,故意这么说,现在听来不是这么回事,这里面似乎的确有点道理的,只是他们都不知道而已。
他们被刘辩鄙视了。
只言片语之间,荆州人的担心不见了,傲气也不见了。
……
睢阳城,战鼓声震耳欲聋,利箭破空声响成一片。
一枝枝利箭飞上城头,射得城上的守军狼狈不堪,只能躲在城墙后面,盾牌后面,稍一露头,就有可能射个正着。坚实的城墙被射得咚咚作响,仿佛突然间长了一层毛,粗大的箭羽让人看得心惊胆战,脚心直冒凉气。
袁绍制造了上百辆攻城大车,比城墙还高,每辆大车都有七层,每层都站满了弓弩手,不断的向城墙发射,射得场头的守军连头都抬不起来,苦不堪言。
曹操在典韦和几个虎士的保护下,猫着腰,射进了城墙,向躲在几面盾牌后面的郭嘉叫道:“奉孝,这可怎么办?箭太猛了,我怕伤亡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