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页

闻说陈群到访,陶谦又惊又喜。他看看在座的陈珪父子:“汉瑜,元龙,他大概是冲着你们父子来的吧?我陶谦可没这么大的面子。”

陈珪连忙欠身道:“使君客气了。使君忠于朝廷,守土有方,贤名传播四海,岂是愚父子所能比拟的。”

陶谦哈哈大笑。今天可真是双喜临门,一向不怎么和他亲近的陈珪父子突然来访,还没说几句话,到彭城几个月也没有主动拜见他,甚至他去拜见都不见得能如愿的陈纪又派儿子来见,真是双喜临门。

陶谦冲着别驾麋竺点了点头:“子仲,陈君父子在此,我不能失礼,劳烦你代我去请陈小君。”

麋竺起身领命,下堂去了。时间不长,引着陈群走了上来。陈群已经听麋竺说了,没有先拜见陶谦,而是先向陈珪行了一礼:“没想到汉瑜先生在此,未曾准备名刺,死罪死罪。”

陈珪微微一笑,欠身还礼:“小友相貌堂堂,气质出众,太丘先生若在,必然欣慰后继有人。”

“先生过奖。贤父子在此,小子资质丑陋,焉敢放肆。”

见陈群和陈珪如此客气,陶谦心里有些不痛快,脸上的笑容也有些不自然,却不能发作。他出身寒门,少年丧父,放荡无行,后来被同乡甘公赏识,嫁之以女,又供他读书,他这才走上仕途。像他这样又没有家世,又没拜过名师的人,陈纪、陈珪这样的世家是看不起的。他们能上门拜访,已经是给他面子了,这点冷落,他也只有忍着的份。如果出言不逊,他们拂袖而去,他的名声可就臭了。

等陈群、陈珪客套完了,陶谦这才强笑道:“今日诸位贤人一起到访,我这刺史府也是蓬荜生辉啊。不知二位贤人有何指教。”

陈群知道陈珪也刚来不久,连忙说道:“汉瑜先生请,小子正好洗耳恭听。”

陈珪也不客气。颍川陈氏虽然在士林中名气很大,可下邳陈氏并不比他们差。现在又是在徐州,他可以算是地主,年龄又长于陈群,那当然不能让一个后生看了笑话。

“使君,曹操围城数日,土堰已成,虽然还没有蓄水,却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战祸一起,势必生灵涂炭,使君拳拳爱民之心,必受损伤。珪不才,愿使君从长计议,另想良策。”

陶谦眉头一皱,脸色沉了下来。

曹操围城数月,前来劝降的人一拨接着一拨,他已经不胜其烦。但陈珪这样的人一直没有出现,所以他还抗得住,现在陈珪也这么说,是否表示徐州的世家大族已经统一了意见,不肯跟着他一起对抗袁绍、曹操了?没有了徐州世家的支持,仅凭他一个人,是挡不住曹操的。

“不知汉瑜先生有何良策教我?”

“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