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似乎很不想提起“劳烦”的经历,见郭瑾堂皇言谢,荀攸心慌之下,便将近几日一直纠结的问题直接抛给郭瑾。
“瑾弟被拖走之前,缘何要提及吕布之名?董卓麾下不缺良谋,董卓虽则性疑,却未必会听信瑾弟之言。”
郭瑾:“……”
害,她又何尝不知?
那时自己义愤填膺当庭骂董,明眼人一瞧便知她是真的心有所感,似乎被逼到一定程度了,不得不言。否则她屈身事贼这般久,为何还未功成,便要冒着杀头的危险做出这种激愤之事?
所以在部分人眼中,郭瑾不会为了构陷吕布而以死相搏,更别提这个“构陷”还效果未知,他们只会觉得郭瑾是被冲头的怒火搅乱,失了理智,这才拼死也要保护自己的“同谋者”。
可贾诩不同,他知道吕布对董卓还不到谋逆之地,也清楚郭瑾最后一言不过为调拨两人关系,欲让董卓疏远吕布,最好是亲自砍掉自己这只臂膀。
想必此时,他正言之凿凿地劝说着董卓,让他莫要疑虑冲动,莫要让郭瑾奸计得逞。
可郭瑾要的从不是董卓如何想。
她只关心吕布的心理。吕布此人向来反复无常,董卓与他又是半路父子,稍有不顺,便会对其羞辱打骂。吕布是何等心高气傲的青年将军?他心中肯定早便对董卓心怀怨怼。
他不过是惧怕于董卓权势,只能一直隐忍不发。
郭瑾当时一言,虽看似无用,却足够在吕布心中埋下种子。吕布现今怕是如同惊弓之鸟,哪怕董卓只是如往日一般对他恶言相向,吕布都会怀疑自己是否早已被“义父”摒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