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车相比之下,要简陋一点,但总体上也是非常昂贵的。
再后面,又是一队步军,直接将大臣的车队和后面隔开。
步军的后面是拿着各种礼器、仪仗,抬着始皇帝平日里日用品的侍者。
这些侍者的后面,又是一小队及其精锐的铁甲骑兵。
跟在骑兵后面的,是三辆的六匹驭马的大车。
这便是秦始皇御用的车。
那青铜大车,四周雕刻着精美的图案,用黄金装饰车厢,把手和结合处镶嵌着绿松石和黄铜。
尽管道路崎岖不平,但那六马大车却设计精巧,有专门用来减震的设计。所以车厢几乎不怎么晃动。
马车上的车厢,用最好的金丝楠木做框架。
三辆大车的车厢主体,用了36根近千年的金丝楠树干的木芯。
近千年的金丝楠,每一根都是极其珍贵的,但在这里,只取用木芯那小腿粗细的一点点。
车厢丝绸做帘,绒布为顶,再上面是一把没有打开的青铜为骨的大伞。
那车顶上的绒布,可不是后来的什么天鹅绒和珊瑚绒。
而是将雏鸟腹部最细嫩的绒毛取下,用特殊的工艺手法,植在上好的皮革上。
做成一种像是绒布一样的顶棚。
在阳光下,顶棚的绒毛折射出不同的光线,构成了九只玄鸟的图案。
玄鸟,是老秦人的图腾。
雏鸟才多大?腹部最细嫩的绒毛更是小小一块。
据说当年,光是为了制作那三辆青铜大车顶上的绒布,就捕杀了数千万只雏鸟。
楚地和巴蜀地区,曾连着三年听不见鸟叫。
后来的辛追夫人棺椁上,曾有这样一块盖棺椁的绒布,小小一块,一尺多见方,就已经是极尽奢华的象征。
然而始皇帝却是用这样的绒布,直接做了三辆大车的车顶篷布。
而这,也仅仅只是篷布。
三辆大车,都遮盖着丝绸的帘子。
即便是前面车队里的大臣和那些秦军士卒,也根本不知道始皇帝到底在哪一辆车里。
三辆大车的后面,又跟了一大队骑兵,大约一千多骑。
车队一路上没有停靠郡县,只是绕开人多聚集的地区,不停地向北赶路。
众臣听说,始皇帝身体抱恙,所以要先到九原,再走直道,以最快的速度返回咸阳。
不可否认,从直道修好之后,这条军用道路,就成了最快的路线。
从沙丘到九原,不停歇的话要走十二天。
而从九原到咸阳,几乎是同样的路程,甚至还要更远一点,却只需要走七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