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鹰人还要不断对着猎鹰说话,让自己的声音印在它的脑子里,等它长大后,猎鹰也就能识别出并只听主人的命令了。
等猎鹰成年后,驯鹰人就会给它识别它所要捕猎的兽皮,让它熟悉猎物的气息。
培育一头好的猎鹰的过程需要花三至四年的时间。等正式放鹰捕猎时,不能喂饱猎鹰,“饱鹰不捕猎”的。还有就是不见猎物,不能揭眼罩,更不可解开脚绊,这就是所谓俗称的“不见兔子不撒鹰”。
一只好的猎鹰,据说一年可以捕获到数百只猎物。在蒙古人征服中亚时就有“一匹好马也难换一只好鹰”的说法,可见其之身价。
因为训练鹰的习俗是口头流传下来的,没有任何文字记载。在哈萨克族民间只流传了几千年的口头驯鹰绝学。”
第143章 遛雕
刘伟:“猎鹰不仅是迅猛、强悍的象征,也是驯养鹰者一种身份的象征。
草原上的哈萨克人,既是畜牧业的行家,也是捕猎能手。他们传统的捕猎武器,除猎狗外,主要是猎鹰,而他们驯化的猎鹰物种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金雕。
金雕的杀手锏是它的爪子。金雕的每只脚上有四支利爪。
每只长达20厘米。它们如同匕首一般锋利。
金雕在抓取猎物时,腿部具有一种特殊的锁定机制,可以防止脚爪的滑脱。
不知道兄弟们还记不记得这只金雕俯冲下来抓住藏狐的瞬间?它的爪子刺穿狐狸的身体,然后收缩爪子死死的扣住狐狸的身体。
爪子如同一对链式的锁扣,当脚爪抓住物体后,肌腱会使脚爪锁定,这样金雕就能抓起超过自身体重10倍的猎物。
金雕的利爪令所有的动物胆寒,战斗力绝对首屈一指。
野生的金雕未必会主动攻击狼。但哈萨克人素来训练鹰在草原上长途追击野狼造就是一种传统。经过训练的金雕,可以在草原上长距离地追逐狼,等狼疲惫不堪时,一爪抓住其脖颈,一爪抓住其眼睛,使狼丧失反抗的能力。
网上有新闻传出过,一只金雕连续抓住十几只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