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说,就是用一个大家并没有代入感的角色,比如傻子。当他身上发生悲惨的事情的时候,大家会自动抽离这个角色,用第三视角来观看这一切。
因为大家都不会认为,自己是那个傻子。
这样,观看者不会有被虐的感觉。
然后在这个角色获得好处、顺风顺水的时候,大家又可以代入其中,以第一视角感受那种愉快。
这个时候,大家不会介意这个主角是傻子,大家关注的是他的际遇,自己是否能够遇到和拥有。
这是很隐蔽的视觉心态转换,是一种比较高级的处理。
这种创作办法,在很早之前就有了,几乎是伴随着文学的诞生就出现了。但这种观看者的心态研究,则是在商业市场兴起之后,才逐渐被总结归纳出来的。
最早出现于著名网络文学作家夏雨打蝉的个人传记中。
《阿甘正传》就是因此,而在口碑和票房上,实现了双赢的。
比如许远他们正要拍摄的这一场戏,就是如此。
这场戏,是幼年阿甘因为智商低于正常标准,只能被送入特殊学校,也就是残疾人学校。
阿甘的妈妈为了给他提供一个正常的环境,不想他被人称为傻子,所以和校长进行了利益交换,用身体换取了阿甘念书的机会。
这一幕,小孩子是看不懂的。
但当观影者长大成人之后,心里则会出现淡淡的酸楚。
观影者不会将自己代入其中,只是为阿甘一家感到悲哀,同时对那个母亲,印象深刻。
而如果阿甘是个很正常的人,条件和绝大部分观影者一样,那么这个剧情会被所有观影者抵制和怒喷的。
这就是金老笔下,小龙女被尹志平玷污,读者集体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