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展开合作的领域几乎覆盖了全部前沿学科,这本是荒唐到难以理解的。

但问题是……

他的每一个计划,至少有两篇顶级理论论文背书,并且在这15个方向都获得了业内的肯定。

第一个奇迹年就如此展开了。

整个国家最顶级的15个实验室,利利索索地放下了手头的事情,开启了李峥的课题。

对于这个神奇的现象,后来采访一位中科大院士的时候,他捂着脸憋笑承认——

“我承认,当时确实有赌的成分。”

“凝聚态赌得,我们高能赌不得?”

这样的盛况必然也引发了一系列质疑,《魔角理论》确实极具潜力,但这真的代表一个人拥有全学科领域的突破实力吗?

很快。

人们发现。

真的。

15项重大合作犹如鞭炮一样,在这一年噼里啪啦就炸开了。

这当然不是李峥一个人的功劳,背后是他的科学边际小组的不懈努力,以及半个蓟大的鼎力相助。

但从当时公布的情况来看,起到最核心作用的依然是林逾静和归见风。

其他人的工作或许可被替代,但他们二者难以理解的灵感,以及恐怖的数学思维,十五年来始终未出现过任何可堪一战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