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毅半夜爬起来,只看到标题就已经惊了。

这个味儿……这个味儿……

对!

是《science》味儿!

周毅继续向下扫去。

作者一栏,李峥、史洋和莫念的名字排在前三位,并标注“¥”注明为第一作者。

常刻晴、林茉茗、屠夷寇,紧随其后。

但在最后面,还是出现了周毅的名字,并标注“”通讯作者。

在这里,将周毅列为通讯作者并非生拉硬套。

摆在最后也绝不是不尊重。

相反,往往通讯作者才是重量级人物。

通讯作者通常都是承担课题的经费、论文把关,并且负责投稿,与同行和审稿编辑沟通的那位。

将通讯作者列在最后进行区分,一方面给了第一作者应有的荣誉,另一方面也让大家看清了是哪位大佬出的资源搞的事情。

这种作者制度虽然谈不上两全其美,但总比不分青红皂白,永远把大佬的名字摆在第一个要好得多。

至于周毅,前前后后搞了这么久,无论是实质上还是礼貌上,确实也都配得上通讯作者之名了。

名字这么一摆,周毅想要李峥去掉都不太好去,也只得苦笑一声,继续向下翻看。

论文并不长,21页的内容,实验图表占了一半,仅有的十页文字内容中,引用文献还占了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