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我本来还憋着一肚子话呢,谁想到你还拉了帮手。”周毅这便转望常刻晴,“我记得你选过我的课,分数还不低。”

“我叫常刻晴,周老师。”常刻晴微微起身行礼。

“对对对,多好听的名字啊,敢选我的有机课也算是很有勇气了,本来想给你点颜色瞧瞧,谁知道你的成绩比很多化院的人都要好。”周毅抬了抬眼镜道,“大学就是这样,出色的人就是会相互吸引,我很看好你们的合作。”

常刻晴恭恭敬敬说道:“谢谢周老师夸奖,您的课确实有难度,但只要跟上节奏听进去,会感受到非常浓烈的知识密度以及连贯性。”

“哇。”周毅长舒了一口气,整个人都进入了美滋滋的状态,“虽然是客套夸奖,但从你嘴里说出来真的是想不到的舒服……”

话罢,他又指了指李峥讥笑道:“可以,你搬救兵的招数奏效了,今天就不难为你了,说正事吧。”

李峥这才稳了下来。

周毅果然只是调笑罢了,并没有真的生气。

至于为什么来化院,原因无它,无非是任务周期太紧,只有60天。

别说是新手,就算是老油条,60天要做出一项突破性成果并发表论文都是很扯的事情。

如果英培拿主意的是那位周骁老师,愿意鼎力支持这个课题,那李峥自然就通过院内正规渠道搞了。

但如果是张善栋主事,就算自己左右奔忙游说,用推荐信硬把项目砸通,流程上怕也是会被拖沓许久,别说60天能出成果,60天能不能碰到冷冻电镜都是未知数。

周毅就不同了,他有直接支配资源的能力,也对自己的实力足够了解。

唯一的不确定因素,就是他愿不愿意分出关键设备的资源,并为此承担风险责任了。

与周毅谈话,自然也无须像问询会那样纠结措辞,不必考虑对方的理解能力。

坐在这里,几个关键词一喷,周毅便已会意。

拿起课题资料后,他一面粗览一面点评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