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还忙碌的指挥中心立刻安静下来。

每个人都坐在了自己应在的位置,默默坚守。

人事已尽,现在能做的,只有等待了。

在这样的状态下,不自觉地,很多人脑海中都泛出了黄二的过往。

这场长达十三年的航天长跑,即将向目标进行第二轮冲刺。

十三年前,开始可行性研究。

十一年前,黄河一号和黄河二号先后展开研制。

十年前,黄河系列被列入航天计划,确定了未来三十年核心大型运载火箭的战略地位。

八年前,黄河一号、二号先后设计完成,并提出黄河三号、四号的技术雏形。

六年前,yf-85液体氢氧发动机完成研制,yf-86进入设计阶段。

五年前,黄河一号成功发射。

三年前,yf-86研制完毕,黄河二号开始装配。

两年前,试车达到三万秒,顺利通过评审。

一年前,与践行六号卫星在文海会师。

8个月前,黄河二号首飞失利,展开归零。

6个月前,第一次归零失败。

5个月前,发现次同步进动问题,第二次归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