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1页

哪怕是墨镜王这样的顶级大导演,在《一代宗师》之后,也拍出了《摆渡人》这种烂到家的电影,顺带还搭上梁影帝和金城武这两个大帅哥的脸面。

所谓渡人渡己之类的话,墨镜王也就是为了糊弄一下投资商才发的那个微博。可怜那些明星们,为了捧这位大导演的臭脚,哪怕心里再怎么讨厌,也得假模假样的去发一句“我喜欢”,实在是让人可怜又可笑。

娱乐圈,就是一个名利场,任何一个人只要身处其中,就不可能还有什么天真的想法。

以为混娱乐圈的人是傻子的家伙,才是真正的傻子。

而原本的姜闻,是根本不会意识到这些的,他的想法,大多数时候,都集中在电影上面。甚至有些固执的不会变通,宁可一次又一次的把自己碰的头破血流。

但这辈子,他认识了赵浮生,两个人成为了朋友,不得不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最起码,姜闻因为和赵浮生接触的次数多了,倒是变得圆滑了许多。

最起码,现在的他很清楚,一部电影想要成功,首先要得到市场的认可。

口碑和票房对于一部戏的重要性,其实是一样的。

打个比方来说,姜闻从前一直觉得,自己拍电影想怎么拍就怎么拍,只要表达自己喜欢就好。而现在,他固然想要拍出自己喜欢的电影,但同样的,他也在意票房和口碑。

说白了,赵浮生已经把姜闻从一个单纯的文艺青年,转变成了一个有文艺气质的纯粹电影人。

不要小看这种转变,这种变化,其实对于姜闻而言,是很有用处的。

作为一个导演,如果忽视了市场,迟早是要被淘汰的。

换句话说,如果姜闻一直坚持自己所走的那一套,不进行一些变化的话,那么他就必然要面临一个困局:究竟是坚持拍自己想拍的,还是放弃理想,迎合市场。

说实话,前世的姜闻最后怎么选择,赵浮生并不清楚,因为那时候赵浮生已经穿越了,但从姜闻的民国三部曲来看,他其实已经在尝试把自己的风格与市场糅合了,只不过貌似不太成功而已。

“你的意思,《手机》的票房肯定比《寻枪》要高?”叶敬抽着烟,对姜闻道。

姜闻点点头:“我拍的戏,我心里有数,《寻枪》那部戏,拿奖还行,票房的话,肯定没什么大搞头,有一千万顶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