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做紫砂壶还不像后世那种“化工壶”、“灌浆壶”满天飞,在这个年代,几乎所有的紫砂壶都是纯手工打造出来的,这些紫砂艺人大都是从十几岁就开始从师,然后出徒,然后开始独力制作紫砂壶,所以在这个年代,这些紫砂艺人的手艺都是没的说的。
别看他们现在做出来的壶不值钱,可要是放在三十年后,这种纯手工打造出来的紫砂壶,一把壶要是不卖上几万块钱,那根本就对不起他们的手艺。要是名气大一些的,一把壶买个十几万甚至是几十万也是绝对没问题的。
所以,在经过了简单的观察之后,这二十多个人带来的二百多件(套)紫砂壶,全都被杨靖收入囊中,而杨靖付出的资金不过只是区区两万多块。
这些放在三十年后随便拿出一把上拍都能拍出个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紫砂壶,杨靖虽然无法一一去养壶,但等自己的私人博物馆开起来之后,完全可以搞一个单独的紫砂壶专区啊!
第635章 小靖,我们发了!
“这么多壶,你可怎么拉走啊?”朱老爷子看着这满满当当的一院子包装好的紫砂壶,一脸便秘的表情。
“呵呵,这个简单。”杨靖倒是不在意,“老爷子,您请几个人帮我把这些壶都拉到镇子外面的公路边上,我找个车拉到新吴去。”
“车?咱们这儿上哪儿找车去?就算是宜兴也没多少车啊。”
“放心吧老爷子,只要能帮我把这些壶拉到南边的104国道旁边,我就有办法找来车。”这个时候的宜兴还不像后世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到处可见,这个时候,宜兴连个火车站都没有呢,只有一条104国道从北向南穿过宜兴,恰好路过丁蜀镇。
看到杨靖说的肯定,老爷子给自己的徒弟说了几句话,那位姓范的中年人就乐颠颠的跑了出去,不一会儿就找来了两辆牛车和四个人。
这年代的江南水乡,就连拖拉机都极为罕见,更别说汽车了,牛车在这个年代就算是高级运输工具了。
两头深灰色的老水牛乖乖的站在那里,嘴里不停的咀嚼着什么,看着很讨喜。
在四个人的帮忙下,这些包装好的紫砂壶都被小心的放在了牛车里,然后剩下两个人赶车,杨靖则告辞了朱老爷子,跟着这两辆牛车向外走去。
这个年代的丁蜀镇还是很小的,过了蠡河之后,触目所及就全是稻田了,南边再稍微远点的地方就是天目山的余脉,在这个季节,天是蓝色的,周围的稻田和远处的青山则共一色,景色美的不要不要的。
牛车出了镇子没多远,就来到了一条只有两车道的小公路旁边,要不是知道这条公路就是104国道,杨靖真以为这条路是某条乡镇公路呢。
没办法,这年头别说高速公路了,就连最主干的国道,最宽也不过就是这个样子的,甚至比三十年后的普通乡镇公路都不如。可即便是这样,这条公路也是目前整个宜兴唯二的两条柏油公路之一……